「消失的檔案」:香港開放數據大檢討
2011年,香港政府揚言打造「智慧城市」,其中一項工作範疇便是數據開放。時至今日,香港「開放數據」進程卻步履維艱。為何會如此?綜合近年來二十餘篇分析文章和相關報導,小編從政府、法律、企業和民眾四大方便的現狀,嘗試「一探究竟」!
2011年,香港政府揚言打造「智慧城市」,其中一項工作範疇便是數據開放。時至今日,香港「開放數據」進程卻步履維艱。為何會如此?綜合近年來二十餘篇分析文章和相關報導,小編從政府、法律、企業和民眾四大方便的現狀,嘗試「一探究竟」!
「怎麼樣才能做出一篇好的數據新聞呢?」「就三招!多看、多想、多學」。這邊推薦一些 Data Journalism 相關的好站,讓你從平時就可以培養數據素養,從不同面向來探索跟學習數據新聞。
美國新晉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其極端言論在一眾政客裡獨領風騷。端Lab曾於2016年撰文分析特朗普與其競選對手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面對媒體採訪時不同的言論風格,發現特朗普發言多用簡單句型,且善於用第二人稱敘事獲取觀眾共鳴。除去媒體採訪,推特發言亦是特朗普競選的宣傳的另一愨道。因此本文選取唐納德·特朗普(下簡稱特朗普)及其女兒伊萬卡·特朗普(下簡稱伊萬卡)的推特數據作為樣本,利用文本信息挖掘方法(text mining methods),來分析他們在社交網絡上展示的話語特點。
今年全球開放數據日( Open Data Day)訂在 3 月 4 日,工程師、設計師、記者以及對開放數據感興趣的人們齊聚一堂來慶祝這個日子。一起來看香港的開放數據黑客松的成果吧!
從事編輯工作,經常會爲「選題」頭痛 。在巨量資訊中,如何能夠大海撈針、找到最有價值信息?在這裏,我們為大家推薦四款選題必備「神器」,讓作為編輯的你告別煩惱!
2月,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數據新聞大師 Jonathan Soma 受邀到香港分享「Data and Design」。一起來看看一小時講座的精華吧!
媒體行業變革不斷,一邊寒冬逼近、人人草木皆兵,一邊新媒體層出不窮,模式、平臺、內容創新不斷。我們搜集了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線或即將上線的新媒體,來自美國和兩岸三地,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是誰,又能從中學到什麼。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但是,最近一項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實際上,負面信息更容易在熟人之間傳播,而正面信息則更容易在陌生人之間傳播。這是因為,人際關係的親疏分別,會觸發我們不同的心理動機:為保護親近之人,而向他們分享更多警示性的負面訊息;為在陌生人心中樹立自我的良好形象,而會分享更多可以取悅他們的正面訊息。
As a media operator, how effective is it to convert your Facebook audience to App users via piggybacked download links in page post? The regplot from Initium may give you some insights.
限電,是台灣每個夏天都會面對的問題。炎熱天氣下,用電量飆升,隨之而來的是更高的電力系統安全風險。今年五月底,台中火力電廠意外停機,導致備轉容量率僅有 1.64% [1],當日剩餘供電量非常低,台灣一度亮起限電緊戒紅燈。